孩子之间有矛盾要不要调座位

时间:2024-02-28 12:27:12
孩子之间有矛盾要不要调座位

孩子之间有矛盾要不要调座位

孩子之间有矛盾要不要调座位,家长们经常抱怨说现在的孩子不懂得忍让,归因为独生子女问题,或是“溺爱”问题。其实根本原因是家长们对孩子的矛盾介入太多了。下面是孩子之间有矛盾要不要调座位。

  孩子之间有矛盾要不要调座位1

答案是肯定不会调的,教室位置的调整是很有学问的,是科学,得研究,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,不能因为你俩闹矛盾而专门调位置,影响了其他同学正常的学习节奏,关于位置的想法,今天不想谈,文章合为时而著,今天聊聊同桌闹矛盾后,班主任如何进行危机干预,化解矛盾,进而总结得失, 对班级其他同学起到借鉴和引领的作用,矛盾不能白闹,手不能白动,挨的打要有意义,吃的亏,受的伤,要变成光,照亮别人。

调调位置是不会解决问题的,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不是逃避,去找老师换座位,不但没有解决问题,反而会留下心结,这个心结一天不解开,就一天存在于彼此的脑海里,不利于闹矛盾的同学今后的相处,如果高中毕业了,还彼此不相往来,那不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吗?

恰好昨天班里三位同学闹矛盾,借此机会聊聊处理过程,不当之处,敬请各位留言批评指正。

总的原则是冷静。“冷处理”是非常有好处的,一定要给性子急点的家长解释清楚,不是我处理不积极,而是不宜操之过急,“快刀斩乱麻”的效果的确很好,团体效果立竿见影,但是易“乱斩”,双方各打三十大板,易伤及无辜,对于误伤的个体而言,这不公平。多给闹矛盾的孩子冷静期,足够冷静后,再去解决问题。

(1)陈述过程阶段:不是口述,而是白纸黑字的写下来,不是检讨,而是陈述过程,多写写自己在事件发生的过程中说了哪些话,而不是去写对方说了哪些话;

(2)相互补充阶段:把彼此写的事件过程相互交换,相互做出补充,你还有哪些话没有写上,是不是故意没写上?哪些话激怒了我?做出重点标注;

(3)情景再现:根据孩子们的陈述材料将情景再现,班主任用自己的语言将整件事情描述清楚,与孩子分享,此时的心态一定要平和,对孩子们上一阶段标注的重点特别是易怒点,站在学生的角度,谈谈自己的理解,假如我是学生,哪些做法比较好,哪些有点偏激,该批评的批评,该表扬的表扬,要做到一碗水端平,不偏不倚 ,不有失公允。

(4)换位思考:矛盾双方互换角色,假如我是你,这件事还会不会发生?还会不会动手,多从自身找原因,相互理解,今后怎么做,才能避免冲突的发生,激化?

(5)齐心协力:最后安排闹矛盾的同学齐心协力做点事,为班级做点贡献,比如一起为班级倒一周的垃圾,抬一周的水,一定是两个人一起合作完成, 倒垃圾和抬水的路上可以多交流,增进友谊。

(6)总结:在班里和同学们谈谈整件事情的感受,正面引导,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冲突。

昨天的冲突,三位同学做的还可以,能够客观地去评价整件事情,最后在班里的总结挺好,他们对全班同学提出了几点建议:

(1)上课期间努力的去听讲,不是听了不会,而是不听导致的不会,即使听了不会,也要认真听,至少不能闲聊,影响第三者的行为都是犯错误的;

(2)与同学聊天的过程中,不要触及敏感话题,特别是不要口吐芬芳,问候对方长辈,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做孝敬父母,关爱老人的文明中学生;

(3)遇事冷静,多思考,切勿意气用事,会吃大亏的;

(4)珍惜同桌情谊,同桌是什么?在你趴在课桌上熟睡时,谁帮你擦的口水?在你不会背诵时,谁给你小声提示,在你回答不出来问题时,谁给你递的小纸条?在你郁郁寡欢时,又是谁冲你扮鬼脸?谁帮你接的热水?谁帮你搞到了暗恋女孩的笔记?谁帮你干了一件又一件很2而又很难忘的事呢?

  孩子之间有矛盾要不要调座位2

孩子之间发生冲突家长该如何处理?三不原则+5条建议

我把这种方法总结为“三不原则”:

不生气,不介入,不怕吃亏。

“三不原则”看似消极,意义却非常积极,它的主要功能是避免了成人破坏性的参与,而且它内含一种信念:儿童有能力自己解决相关问题。

这个信念的确立非常必要,它是科学儿童观的重要组成部分,可迁移到其他问题的解决上。没有这个信念,“三不原则”就失去了支撑的力量。很多家长在开始接触到这个原则时,总是将信将疑,一旦在生活中尝试验证,绝大多数人都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成果。

同时,我们做父母的,一定要做好榜样,注意自己的言行,多对孩子肯定,鼓励,赞美,支持,让孩子感受我们全然的爱!

在批评,指责,漠视,暴力中长大的孩子,心中会有一个很大的黑洞,对自己不接纳,自我攻击,也把这种心理投射给社会和他人,难以和他人建立信任有爱的关系,在社会上也会遭遇很多挫折,很难感受幸福,甚至有些会出现人格障碍和心理疾病。

未成年人甚至刚刚成年的人员,世界观尚未形成或者不成熟,做事容易冲动不计后果,并且受有关影音资料的影响爱讲哥们义气,往往误入歧途,酿成大错。

如果真的出现了孩子与别人家的.吵架或打架,父母可以出声帮孩子撑腰,引导孩子,但无法完全替代他们解决问题。所以平常的教育很重要,在平时就要好好地引导和教育孩子该怎么做。

有句话叫“小孩打架不记仇”,也许恰恰是因为他们不像成人那样较真。对孩子们来说,没有“吃亏与不吃亏”的概念,所谓“吃亏与不吃亏”都是家长的想法。

所以孩子刚刚打过闹过,眼泪一干,又在一起亲密无间地玩耍。只要能保证孩子的安全,没有必要把孩子之间的问题看得过于严重。如果一点磕碰都不容许发生,那就只能牺牲孩子的活动空间和探索机会,这对孩子的成长来说,绝对是弊大于利的。

孩子发生争执是避免不了的,家长该怎么处理呢?

1、判断这是孩子间的“正常冲突”还是受欺负

孩子的打闹很多是游戏的成分,他们会偶尔拉拉同伴的小辫子、拍拍他们的肩膀,但由于他们还不会控制这些动作的度,有时会造成一些伤害事件。平常家长可以提醒孩子,玩闹的时候不要动作过度,不要打到对方身体比较脆弱的部位,如眼睛等。但是如果孩子的玩闹没有造成安全事故,家长没有必要把孩子之间的打斗看得过于严重。

2、不要直接插手去警告对方或实施惩罚

孩子之间发生争执,他们自己处理问题的过程,也是锻炼他们处理人际关系的过程。家长听到的可能是自己孩子的一面之词,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不是太了解,如果直接插手,反而会让事情变得更麻烦、更复杂。

3、引导孩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

当孩子不知道如何处理与小伙伴之间的矛盾,向家长寻求帮助时,家长应引导孩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,并且确定最终的解决方法时应遵循以下原则:

如果事情较严重,应与老师和对方家长共同商量解决之策。

如果责任在自己,应主动向对方道歉。

如果责任在对方,应明确告诉孩子这是一种错误行为,以防止孩子模仿,并鼓励孩子心胸要开阔一些,不要斤斤计较。

如果是原则性问题,要教育孩子学会用适当的方法争取自己的权益。

4、巧与对方父母沟通,鼓励孩子正常交往

双方父母最好能诚恳地交谈,彼此谅解,友好地解决问题。孩子是最敏锐的观察者,父母的一言一行,孩子都看在眼里,并且在他们幼小的心里留下父母深刻的印象。友好地解决问题能使孩子受到感染,化干戈为玉帛,在成长过程中,不做“小霸王”。

父母不要因为孩子间常发生争吵和纠纷,就限制孩子与同伴交往,要创造条件,鼓励孩子与人交往,让孩子在冲突和纠纷中获得体验,增长与人交往的经验。

5、不提倡家长插手,但不等于家长就应该坐视不管

有些情况下,如孩子面临危险,或是和同学之间的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时,是需要家长了解、参与,并帮助孩子协调解决的。如果需要介入,也要记住放宽心态,抱着协助的态度,而不是主动地替代帮办。

在孩子向你求助时,要问孩子:“你希望我为你做什么?”听取孩子的请求后,家长应该提供机会,让孩子体验一些积极的解决方案,例如“不打不成交”、“握手言和”等。

虽然不提倡家长插手,但不等于家长就应该坐视不管。家长要对孩子表达信任和提供支持,可以对孩子说“我相信你能想办法处理好这件事”,鼓励他们自己解决问题。

  孩子之间有矛盾要不要调座位3

家长如何正确处理孩子之间的矛盾

一、冷静自己的情绪,接纳孩子的情绪

当孩子和别人闹了矛盾,回到家里闷闷不乐,或者满肚委屈地向父母抱怨自己和朋友闹矛盾的事情,父母在此刻,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冷静,千万不要再孩子面前表现你粗暴的一面,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,他会在你的言行举止中学到你的性格。

其次,给予孩子充分的理解,对孩子说一句:“和同学闹矛盾一定很难受吧?有什么办法让你心里舒服一些呢?”来表示理解和接纳他的感受,这样可以暂时缓解孩子心中的郁结。当孩子情绪平复的时候,才可以进行理智的思考。

二、倾听孩子的说法

当孩子与同学发生矛盾时,首先家长要认真倾听。父母应该心平气和地问孩子:“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啊,爸爸妈妈要知道事情的真相,才能发表意见和帮助你。”引导孩子如实地将事实的经过讲清楚。这样,不仅培养孩子的诚实品质,与此同时,还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。然后再问问班级中知道这件事情的其他孩子,看是不是和自己孩子说的一样,弄清楚事情的真相。

三、分析事情的根源,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

1、 教孩子分析问题根源

小朋友之间发生矛盾,首先是希望得到大人的帮助,况且自己认为自己都很在理,这时,作为孩子的父母一定不要人云亦云,偏袒孩子,要细致了解孩子们之间发生矛盾的原因。帮助孩子认识到问题究竟出在哪儿,然后自己想办法解决。

2、启发孩子想办法解决

找出问题的原因后,孩子对如何处理和解决仍然是比较迷茫的,或者想出一些错误的解决方式。这就需要大人引导他如何正确处理比较恰当。家长一定要站在公正和负责任的立场来进行指导,这样才能养成孩子正确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承担责任品质。孩子们之间的矛盾。

家长首先可以建议他暂时适度保持和那个同学距离的同时,也让他帮助这个同学要真诚,而不是批评、嘲讽和炫耀。另外告诉他多站在同学的立场考虑问题,多赞美同学的优点、和同学一起进步等。

比如,父母可以引导孩子思考“如果是我是他,我会怎么做呢?”“他也许希望我怎么做呢?”“怎样的解决办法能让我们双方都乐于接受呢?”帮助孩子换位思考,摆脱自我中心的观念。

同时,家长也可以和那位同学的家长积极联系,共同引导孩子处理解决矛盾。

3、让孩子自己面对矛盾

同学之间出现矛盾后,大多孩子都不愿意去面对和解决这个矛盾,有告诉大人和老师期望解决的。也有采取逃避的。这个时候,家长应该积极鼓励孩子尝试去解决,多用“你有什么好的主意?”“你觉得你们应该怎么做?”等提问。

让孩子感到自己有权利也有责任去思考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。通过解决问题会让他更自信。下一次,他也就有了勇气自己去处理和小朋友之间的矛盾了。

如果父母把本该属于孩子的问题全都包揽过来,就会剥夺孩子锻炼人际交往能力的机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,孩子也会养成本能地找父母或老师解决的习惯。

如果当孩子自己处理不了,先告诉老师。毕竟,家长都不在学校。相对来说,老师在学校,更容易了解清楚矛盾的原委和真相。孩子把自己处理不了的矛盾告诉老师,老师会主持一个公道,能站在比较公平、客观的角度,去化解矛盾。

四、教会孩子必要的交往技能

孩子天性喜爱玩闹,但认知能力有限,难免有一些不合适的行为,或遇到不合适行为难以处理。父母可以教育孩子玩闹有度,注意保护自己;遇到意外受伤,及时告诉老师及父母;不能故意欺负、孤立别的同学。在与同伴交往时,做到尊重同学,礼貌达人。

当孩子与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时,父母要教会孩子,不要凡事都必须占上风,要学会道歉和请求他人原谅,学会心平气和地用恰当的语言化解同伴矛盾。比如“这件事情是我的不对,你能原谅我吗?”“你这样说话让我很伤心,骂人是不对的,咱们能静下心来谈谈吗?”

《孩子之间有矛盾要不要调座位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